距离公园13公里处的扎龙沟景区以风景奇异而闻名,这里山更碧,林更幽、苍松翠叠、杜鹃烂漫、溪水潺潺,是一个寻幽探奇的好去处。顺流而上,总长2000米的山间踏步穿行林间,直通药水泉瀑布,沿途而上,寒潭碧水,曲径通幽,熊抱山惟妙惟肖,母子拜佛庄严肃穆,采药老人妙景天成,卧牛石栩栩如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生花妙笔的完美结合,会使你心旷神怡,联想万千。
1.药水泉瀑布
扎龙沟深处,挺拔耸立的神女峰下,有一帘泉水汇集而成的瀑布,绿毯般的山坡上,泉水飞落而下,迸珠溅玉,景观甚为壮观。有诗为赞:
水漫茵苔铺碧毯
树隐石林绕白岚
清幽奇幻如仙景
女神含情献药泉
药水泉瀑布由108眼喷涌而出的泉水汇集而成,总流量194.60L/S,落差达40余米,宽约50米,据说能医治108种疾病。传说当年有一藏族神医,历经艰辛,发现此水能治病,而且疗效神奇。在尝遍108眼泉水之后,在每眼泉水旁立一石碑,石碑上写明此泉水能治之病,当地群众便依石碑上所刻而饮泉水治病。神医离开人世后,有一庸医到了扎龙沟,想买药生财,可是无人到他那儿就医问药,当得知人们去饮泉水治病时,他气急败坏进山砸了107个石碑,只有一个医治胃病的石碑保留至今。
药水泉是天然矿泉水,泉水中游离CO2含量很高,还含有钠、镁、钙、铁、镁、锰等微量元素。常喝此水可治疗胃肠道疾病,常洗浴对各类关节炎、皮肤病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若配以中草药医治,疗效更佳。
2.神鸟降魔
加塘,北山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所以也称“北山小江南”。这座美丽的山就是孔雀山,河对岸的洞是妖魔洞。关于这个孔雀山和妖魔洞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大通河里有一个鳄鱼精,他靠吞食过往的行人及牲畜来增强自己的妖法,人们把这条沟叫做“难过沟”。由于鳄鱼精的迫害,方圆百里人烟稀少,一片凄惨。一日一只神鸟飞过达坂山,看到北山风景秀美,处处一片祥和,唯有此地充满妖气,便飞落于此探个究竟,发现原来是鳄鱼精在作怪,于是和鳄鱼精大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将鳄鱼精降伏并打入妖魔洞里,为了防止妖怪再次兴风作浪,神鸟化作一只美丽的孔雀守候在此。现在每天清晨洞口会升起一缕清烟,清烟垂直而上表明当天天气晴朗;清烟顺大通河飘散表明天阴有风;清烟逆大通河飘散表明当天是雷雨天气,因此当地又把妖魔洞称作“天气预报洞”。据说那缕清烟便是妖怪每天清晨出洞看见神鸟没有离去,倍感失望所叹的一口气,所以这般神奇。从此以后,“难过沟”再也不难过了,人们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冉布奘岭,位于加塘,华锐神山,山巅常积雪。
有诗赞为:
形如乌龟背白银
翘首缩尾想飞行
不舍朵仓川原美
永佑富强与繁荣
4擎天一柱
擎天一柱,它高约30余米,雄伟壮观。由白垩系砂砾岩组成,这是一个普通的丹霞石柱,以前它和周围的山体为一个整体,以后沿着岩石裂隙不断风化,水流侵蚀切割和重力作用下,使它与山体分离,形成目前的石柱状态。柱顶有一洞,洞内藏有一本风水宝书。与擎天柱隔大通河相对的绝壁之上有一块凹凸不平、酷似藏文的天然经碑,当地人称它为“忏悔经碑石”。另有巨石状如金蟾,山顶的圆洞状如圆月,又叫叫“金蟾望月”。
传说,龙王年事已高,决定把自己的广阔海域分给四个儿子掌管。大龙子、二龙子、三龙子分别掌管东海、北海、南海海域,四龙子由于从小被龙母娇生惯养,本领不及它的三个哥哥,所以只分到了小小的西海,也就是今天的青海湖。龙母怕小儿子管理不好西海,被龙王责备,偷偷将一本祖传的风水宝书交于爱子。最初,四龙子凭借宝书,将西海一带治理得井井有条,海域不断扩大,人们男耕女织,日子幸福无比。为了感谢四龙子的恩德,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人们都要举行祭湖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四龙子的私欲日渐膨胀,人们的祭品越来越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于是借宝书法力收回天水,连年大旱,使百姓日子困苦不堪。此事被玉皇大帝得知,降旨将四龙子贬为一只丑陋的金蟾,并用擎天柱镇住他,将宝书收入擎天柱顶。同时玉皇大帝派了两只狮子神守护在沟口,不准四龙子随意出入,也不准其他众神随意出入。龙母怜惜爱子,恳请观音菩萨点化,观音菩萨告知龙母:四龙子只有念够十万遍《忏悔经》才能由金蟾转回龙身。由于狮子神的把守龙母进不了沟,只能将经文刻在河对岸的经碑石上,借助扎西龙洼沟的吉祥风把经文传送给四龙子,让四龙子得以忏悔。每当夜深人静,四龙子就对着月亮默念经文,以求早日转回龙身。
5.采药老人
它是可溶岩地层中的岩溶石柱,柱高约10米,上小、中、下粗,装似满载而归的采药老人,经构造作用和节理裂隙,切割、崩落逐步形成孤峰。
在很久以前,扎龙沟便是一片绿草如莹、青山碧水的美好景致。据说有一位药仙因犯天条逃至此地,慌乱之中药袋松口不小心将药撒了一坡原,不久之后漫山遍野长出一些奇花异草,山中泉水吸收了草药的精华,流出的泉水竟能治百病,后来人们把这里的泉水称为药水泉。
6.引大入秦水利工程
中外罕见的“人工地下长河”甘肃引大通河水入秦王川的自流灌溉工程。其总干渠全长87公里,穿越了33座隧洞,9座渡槽,2座倒虹吸,有甘肃都江堰之称,每年引水4.46亿立方米,可以保灌86万亩农田,解决灌渠3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工程总投资为10.653亿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3亿美元,1978年开工兴建,1981年缓建,1987年全面复建,1994年10月全面竣工。
7.扎龙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之一。藏语称“萨隆朵尕扎西切”,由第一世嘉仪活佛始建于清顺治十年,后经历嘉仪活佛的继续扩建,建成大小经堂,观音千佛殿、弥勒殿、嘛尼康等的殿堂楼阁、佛塔、活佛官邸及僧舍等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建筑群。寺院占地200亩,建筑具有浓厚的藏式风格,寺院有法相、时轮、医明、哲理学院及总领全寺的大经堂,并建立显宗、密宗、修辞、医药等学科系统。1958年宗教改革中寺院关闭,喇嘛还俗回家。文革中部分建筑被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重新开放了该寺,恢复了宗教活动,现有僧人10人。扎龙寺的建筑形式有一定民族特色,现成为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