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威远古镇中心的钟鼓楼,气势雄伟,是威远镇的标志性建筑。威远镇钟鼓楼为歇山式十字型木质结构建筑。工艺精巧,结构玲珑,雕梁画栋,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 占地348平米、高20.08米、宽度为14.9米、正方形底座,楼为3层。楼体的檐柱、门窗上均有精致的雕刻或彩绘,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雍容大方。四角悬挂风铃,脊上饰以琉璃走兽,蔚为壮观。
1988年,县政府对钟鼓楼进行了整体修善、描绘和油漆。它以新的姿态屹立在土族之乡的大地上,面积比解放前扩大了二十多倍,成为互助的古老象征,显示了劳动人民在建筑上的卓越智慧。为使这一省级古建筑得到进一步保护,2007年县政府又筹措资金230万元,对古楼进行了保护性维修。
钟鼓楼是青海省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不少当地人重要的情感寄托。从原始的军事功能到如今精神风貌的“形象大使”,威远镇鼓楼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钟鼓楼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互助的标志。随着岁月的流逝,钟鼓楼的军事功能日益淡化,文化价值日益显现出来。而随着互助青稞酒的芳香,鼓楼也成为了互助的“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