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服饰有“伏兰诺日”服饰、“哈拉齐”服饰和“特哇尔托洛盖”服饰,这里的土族人还保量着自己古老的服饰。以上三种服饰的男装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妇女的发式、帽子、衣服的式样和花袖上,各自呈现不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土族服饰也在不断地革新、演进。土族服饰男女有别,有老年装、中青年装和少年装,有夏装也有冬装。
一、伏兰诺日服饰
“伏兰诺日”服饰指的是五十、红崖子沟、松多等乡(镇)土族所着的服饰。
“伏兰诺日”服饰
“伏兰诺日”妇女的发式是编两条辫子,放黑头绳,在发根处留约五寸长的散头发后与头绳混编,辫梢合二为一,头绳下端系红穗子或红绿布条;帽子为黑、白色羔皮帽、白色镶边毡帽、狐皮帽和女式礼帽;衣服为小领、斜襟、开衩式袍服,较宽大。衣领为多层叠式衣领,周边镶以水獭皮,披在肩部,具有层次的美感和色彩的美感;花袖由等分的红、黄、绿、粉红、蓝五种颜色组成。
二、哈拉齐服饰
“哈拉齐”服饰指的是丹麻、东沟、东山等乡(镇)和威远镇、台子乡部分村庄土族所着的服饰。
“哈拉齐”服饰
“哈拉齐”妇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有一种比较独特的发式,叫做“忽拉散”发式,梳这种发式首先缝制一个叫做“诺呼多”的头套,头套鬓间缝制宽一厘米、长约五厘米的红色耳坠扣,坠扣下部缠上五色线,扣眼中戴大银耳坠;头发一分为二,在两耳边稍拧紧上卷,表面梳平,下部与嘴角齐,发梢多余部分在头顶挽成 “赞佐尔”(发髻)并用“诺呼多”头绳扎紧。这种发式是以前土族妇女佩戴“纽达尔”(土族古老头饰)的发式。八十年代中后期,这种发式逐渐被双辫发式所取代,双辫发式与“伏兰诺日”相同。帽子大部分为织锦边黑毡帽或插花礼帽;衣服款式与“伏兰诺日”相同,只是稍窄一些,显得紧凑合身;衣服花袖由红、绿、黑、黄、白五种颜色组成。红色较宽居上臂中部,两边依次为较窄等分的绿、黑、黄三色,分别在肩部和肘部关节处,袖口为白色,显得鲜艳整洁,美观大方。对于“五彩花袖”的来历,土族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土族的“五彩花袖”是土族先民根据神人指点缝制的。红色象征太阳和光明,绿色象征庄稼和希望,黑色象征土地和诚实,黄色象征麦浪和丰收,白色象征乳汁和纯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为了更加鲜艳、美观,在绿色和黑色中间又加入了粉红色。
三、特哇尔托洛盖服饰
“特哇尔托洛盖”服饰指的是威远镇、台子以西的部分土族村庄以及五十、丹麻、东沟、东和、林川等乡(镇)靠近青石岭的土族所着的服饰。
“特哇尔托罗盖” 服饰
“特哇尔托洛盖”服饰的特点是妇女把头发一分为二梳成若干细小辫(最多可达一百零八根)装入叫做“希加适布”的辫套内垂于胸前或压在前腰带下;脑后梳根稍粗一点的发辫垂于背后,发根部缀一圆形白螺片,将成串的白珠子(中间点缀一些红绿珠子)挂在白螺片上垂于胸前或挂在衣领纽扣上。女长袍小领、斜襟、不开衩,袖口及下摆用约四寸宽的红布镶边,不放花袖。细小辫、白珠子、辫套和红镶边是“特哇尔托洛盖”服饰最大的特点。
四、 古老服饰
土族除了穿戴常服以外,还有“纽达尔”、“登洛尔 达呼”、“达博”腰带和“斯古尔玛”腰鞋等古老服饰。
“纽达尔”是土族古老的头饰。在互助地区有 “什格纽达尔”、“托欢纽达尔”、“纳仁纽达尔”、“加斯纽达尔”、 “雪古郎纽达尔”等,各地佩戴不一。
适格纽达尔 因其形状正面好似簸箕,侧面又像一个马鞍子的
适格纽达尔 前半部。佩戴适格纽达尔的地方比较广泛,互助土族聚居的“哈拉齐”地和县城威远镇周围的妇女都佩戴适格纽达尔。适格纽达尔先用当地产的具有弹性的?芨草做成骨架,再用硬纸和粗布条粘糊成形。其正面贴上金银箔片,再粘上数层折叠起来的五色彩布条,周围镶嵌着一圈一圈的云母片,边缘垂吊两层红黄两色的小丝穗,每层约二十多条,额部垂吊着数十条二寸多长的红丝穗。 佩戴时用“向斗”(发箍)扣在“赞佐尔”上,再用“藏日”(簪子)横穿固定。
托欢纽达尔 这种纽达尔形似圆饼,上面镶嵌着五色珠串和海螺、贝壳等,额前垂吊紫红色的丝穗。佩戴这种纽达尔的地区范围很小,仅限于“伏兰诺日”的土观村等几个村庄。佩戴吐浑纽达尔十分复杂,要将两块三寸多长、一寸五分宽的长方形薄铜片,用丝线连在一 托欢纽达尔
起卡在两鬓间,将一个用牛尾或长发做的半月形卡子固定在脑后,然后戴上纽达,扣上银制碗状“向斗”,再用银簪“藏日”把向斗、纽达、发髻,紧紧地固定在一起,背后还要挂两束红色棉线绳子,再戴上银制的大耳环和用海螺圆片做的叫做“索尔”的大项圈。
纳仁纽达尔 纳仁纽达尔 这种纽达尔最令人瞩目的地方,是在脑后边向前竖起一根铜制的三叉箭头。这种头饰的背后有一个直径三寸多的的圆盘,圆盘是用贝壳、珊瑚、松石等小珠子串盘而成的,其上饰有铜管、铜片、珍珠、丝穗等小物件。
加斯纽达尔 这种纽达尔形似铧尖,其上饰有长短不同的丝穗。
雪古浪纽达尔 这种纽达尔形似漏凹槽,因而得名“雪古浪”纽达尔。
据传古代土族妇女和男人们一样驰骋疆场,她们身披战袍,头戴盔帽,勇猛无畏。久而久之,便将战袍式花袖服和头盔式纽达尔作为服饰,显得异常华丽,十分俊美。后来土族人从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后,妇女离开马背以农业生产劳动和操持家务为主,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不再适宜佩戴“纽达尔”。慢慢的,“纽达尔”被新的头饰取代了。
“登洛尔 达呼”是土族妇女更古老的一种服饰。“登洛尔”是一种肩背饰,在五寸宽的与两肩相齐的硬布底上从左到右装饰缠绕五色丝线的手指粗的小棍,小棍与底布齐,然后固定在肩胛处。土族人把翘尖式护肩也叫
登洛尔 “登洛尔” ; “达呼”是一种无袖、前后左右开衩、长过膝盖的长坎肩,坎肩边缘饰以锦缎、花边等边饰,用料可究,富丽华贵。现在“登洛尔”已完全消失,翘尖式护肩和 “达呼” 还在一些舞台表演中有所表现。
“达博”腰带的绣制工艺精美,程序较多。绣制工艺主要是盘绣和刺绣。绣制前先用浆糊把几层布裱好并缝上底料布然后精心绣制具有土族特色的各种图案,图案色彩斑斓、美观大方。
“斯古尔玛”腰鞋在鞋面上用五色丝线绣满彩虹一样的图案,上翘的鞋尖上饰以五色丝线穗子。鞋腰用黑色布料 “达博”腰带
缝制,放白布里子,把里子翻
过来在上沿放半寸宽的白色边子,并放上鞋腰带子。有些地方出嫁姑娘时,新娘的“斯固
“斯古尔玛”腰鞋 尔玛”鞋的鞋腰用红布缝制。
土族妇女古老的头饰“纽达尔”、五彩花袖服、“达博”腰带和“斯古尔玛”腰鞋,美观鲜艳,别具一格,可谓中华服饰的奇葩。
五、 土族服饰的特点
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的服饰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具有艳丽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虽然服饰有了一些变化,但最基本的特征还是仍然保持至今。这就是喇叭口形翻沿帽子、开衩式袍服、腰带和长统靴鞋。这些特点和风格表明我们土族曾经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
土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主要表现在妇女服饰上,但土族男子服饰也有自己的特点。
土族妇女除穿着服装外,还戴耳环,挂配饰,穿镶有半寸宽白边的红色褶裙。中青年妇女的耳坠主要是银质耳坠和串珠耳坠。银质耳坠有大耳坠、小耳坠之分,大耳坠有“上五下七”、“上七下九”, 即耳坠分上下两层,上有五穗或七穗,下有七穗或九穗。另外还有一种叫做“阔勒岱 苏嘎”的大耳环耳坠,大耳环下串一大 大耳坠
的红珠子,珠子上下放银质对口,用三串 或五串珠子串连起来,珠串吊在胸前。这
小耳坠
两种耳坠较重,一般都戴在“诺呼多”坠扣上。小耳坠只有一层,有三穗的,也有五穗的,比较轻,戴在耳朵眼上。串珠耳坠主要由白色珠子串成,中间点缀彩色珠子,下端缀以线穗子或土语叫做“塔娜”的云母片或贝片一般是三串或五串的。土族妇女在长袍上面套有黑色、紫红色或其他颜色的坎肩,坎肩有镶边的,也有不镶边的;腰系自织的褐子腰带、棉线腰带以及彩布带,彩布带两头有刺绣或盘绣的花纹图案。腰带右前方 花手巾 挂着铜质或银质的土语叫做“洛藏”的佩饰环,环上挂件有绣花手巾、铜铃铛、针扎及彩绸、毛巾等物。腰带左前方佩戴绣有各种图案的“钱褡子”。
青壮年男子在腰带背部别着花烟袋,前部佩带土语叫做“克迭”的火镰;土族男人的烟锅和烟袋是非常讲究的。烟锅多为黄铜和青铜,长约四到五寸,烟嘴多玛瑙,也有玉石、翡翠的,烟锅和烟嘴中间放有银质对口的木杆,长达八、九寸甚至尺余。花烟袋黑布为面,蓝布为里,两头放约四寸宽的红布。上端开约三寸长的衩口,便于放入烟袋。下端红布上面用金丝线 烟袋烟锅
盘绣“万”字图案、云纹图案等并缀以约三寸长的黄色或其他颜色的穗子。他们还系两头绣花的长裤带和花围肚,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穿花云子鞋。
土族妇女的发式为两条辫子,裤子膝下部分套一节土语叫“帖弯”的黑色裤筒,贴弯上沿为一寸宽的叫“哈济尔嘎”的白边,下沿为半寸宽的蓝边。土族姑娘的发式为两鬓各梳一条小辫子,中间梳一条大辫子,三条辫子合辫在后面或者只梳一根粗辫子,用红头绳扎紧,发辫根部系一个或几个白海螺圆片。头戴花边头巾,穿白汗褡,套坎肩,勒腰带,裤子膝下部分套红色的帖弯。发式和帖弯颜色的不同,是区别已婚妇女和姑娘的标志。
六、土族服饰的革新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土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进步,互助土族服饰在“哈拉齐”服饰的基础上吸收各地服饰精华元素,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代表性的服饰,成为土族人民在重大节庆、集会,重要会议当中穿着的礼仪性服饰,这种礼仪性服饰分为老年装、中青年装、少年装和少女装。
镶边毡帽
老年装 土族的老年装表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特点。男装:头戴黑色“沙日玛力嘎”(羔皮翻边顶子帽)、镶边毡 “沙日玛力嘎”
帽或礼帽,身穿小领斜襟开衩镶边土族男袍或土族短夹衣,系腰带,穿大众裤鞋。女装:头戴黑色“沙日玛力嘎”、镶边黑毡帽,身穿小领斜襟开衩镶边土族女袍,系腰带,套坎肩(也可不套),穿大众裤鞋。
中青年装。土族的中青年装表现出精干、得体、鲜艳的特点。
男装:头戴白色镶边毡帽或礼帽,身着汗褡,套坎肩,系腰带,穿流行裤鞋。
女装:头戴“沙日玛力嘎”、镶边毡帽或插花礼帽,身着五彩花袖衫,系彩绸腰带和“达博”腰带,穿大众裤鞋。
男青年冬装 少年装。头戴镶边白毡帽,身着汗褡、套坎肩,系腰带,穿大众裤鞋。
少女装。头盖彩边头巾,身着汗褡、套坎肩或着五彩花袖衫,系腰带,穿大众裤鞋。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涌动,大众服饰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土族人 女青年夏装
的生活当中,对土族服饰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除了一些老年人和土族绝对聚居地之外,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都
穿着大众服饰。只有在宗教活动、婚丧节庆、重大集会等活动中穿着本民族服饰,民族服饰嫣然成为了一种礼仪性服饰。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互助县土族民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土族服饰又在民俗旅游的舞台上展示着她极其迷人的魅力和无穷的风采。土族服饰现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提 现代流行服饰
倡和保护下,土族服饰这朵鲜艳而美丽的奇葩在中华服饰的大花园中将会绽放出无比艳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