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民俗tuzuminsu

当前位置:互助土族故土园 >> 土族民俗 >> 民族历史介绍

互助民族介绍概述

发布日期:2016-05-01 来源:互助土族故土园 作者:admin 点击数:154 [复制文章地址] [我要打印]
分享到:

土族作为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同仁县、乐都县和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卓尼县等地。全国土族约28.95万人(2010年)。

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是中国土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土族居住最集中,土族人口最多,土族民俗文化最淳朴、最厚重、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因为有了土族,因为有了土族妇女的五彩花袖服饰,也因为有了土族人对苍天、太阳、大地和大自然的崇拜,才造就了互助这个彩虹的故乡,也造就了犹如彩虹般绚丽多彩的优秀的土族民俗文化。

作为自治县主体民族的土族在全县各个乡镇都有分布,但主要聚居在五十、丹麻、东沟、东山、威远镇、红崖子沟、松多、台子等8个乡(镇)。据2011年底统计,全县土族人口为7048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19%。土族绝大部分从事农业,兼营少量畜牧业。土族地区的主要作物有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主要畜种有马、牛、羊、猪。由于土族聚居区大部处于互助版图的中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腰把”地区,是互助县的主要产粮区。

互助土族把自己的居住地称为“多罗隆阔”,意为7个部落之地。而“多罗隆阔”又分为东部的“夫兰诺日”、中部的“哈拉齐”和西部的“多隆都什岱”三个区域。三个区域的土族在服饰、语音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土族有自己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土族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互助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土族民间文学、土族婚礼、土族服饰、土族绣品、土族安召舞、土族轮子秋是土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土族婚礼、丹麻土族花儿会、土族盘绣、土族叙事长诗《拉仁布与吉门索》、土族服饰、土族安召舞、土族轮子秋等文化遗产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中华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 土族民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