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人从游牧经济转为农耕经济以后,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饮食习惯。土族饮食既保留了土族游牧生活的传统,又有农耕生活的特点。
土族面食以馍和饭为主。馍分为烤馍、蒸馍、炸馍和煎馍。
烤馍主要是锟锅馍(小麦面和青稞面混合做成),干粮(青稞面圆饼),锅盔、萨日锅盔(加厚圆饼)、三角子锅盔(麦面三角饼)、托斯锅盔(和有清油的三角形饼),锅塌子(青稞面,不翻动,一面焦黄清脆,一面软若面包),多若勒 适德玛(曲连子),盔子 适德玛(小圆饼),纳 适德玛(芽面馍馍)。
蒸馍主要是拉格希玛(花卷),曼 特(馒头)、学美(包子)、玛特日(青稞面油花),月饼、油将(也叫“油扬”形似馒头,其内包有和有清油的面粉,外白里黄、月饼,其上做面花)。
炸馍主要是博尔索格(牛肋巴)、盘索尔(盘馓)、欠果尔、馓子、油邦子(油饼)等。
煎馍主要是希加日阿布(白煎饼)、托斯 希加日阿布(油煎饼)有纯白面做的,有白面加鸡蛋做的,还有白面和洋芋合上煎的、康希(超薄油煎饼,用于丧事或上坟)、韭邦(韭菜合子)、托斯 适德玛(发酵 面做的较厚的油饼)饭食分为希洛(面片)、巴洛(面条)、什都尔 巴洛(长面)、赛迪(带菜的面食)、布达(搅团)、格达尔(杂面面条)、 其子(菱形面)、凉面、劳希苏勒(老鼠尾巴)、秀克俩(鸟舌头)、热温子(一种较宽的长面条,要趁热吃)等。
土族作为曾经的游牧民族,一直保持着肉食习惯。土族人在希努萨日节(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访时,一定要煮大盘的手扒肉招待。在分房另坐新砌炉灶时,在新锅中第一次也一定要煮肉吃。 这些习俗都是土族曾经的饮食文化痕迹。土族的肉食文化,表现了土族重营养、重礼仪的淳朴心理。在品尝肉食品时能感受到土族灼热的情怀和待客礼仪,并从中品味到土族独特的饮食习俗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土族肉食主要有普格里 呼努(全羊)和其纳散 麻哈(手扒肉)以及羊系列和猪系列。土族人所食肉类,猪肉占的比重大。肉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有益。
土族视茶为饮食之上品,土族对神佛献供、祈祷或招待亲朋,称之为“恰哇日”(端茶),可以看出茶在土族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土族人一日三餐不能没有茶;有客来访,主人一定要熬茶相待,若客人光临家中而不端茶,被视为最不礼貌的事情;到朋友家中作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一定要带上一块或几块砖茶,茶被认为是最上等的礼物之一。
土族茶类有:哈日阿恰(清茶)、松迪恰(奶茶)、察汗托斯恰(酥油茶)、面萨(面茶)、伊日阿(麦茶)。
土族小吃有:哈勒海(萱麻)包括察汗 哈勒海(素煎饼萱麻)、托斯哈勒海(油煎饼萱麻)、托斯 塔勒哈(酥油炒面)、哈流、芬登(饺子)迪日格玛(面大豆)、希格(蒸熟的青稞穗)、叶伊(麦粒、麻籽混合炒熟)、曲日阿(曲拉)、塔日格(酸奶)、乌日格(初乳酸奶)、乌日缅(奶皮子)、曲布(甜醅儿)、凉粉、酿皮、青稞饼、焜萨约(焜洋芋)、烤萨约(烤洋芋)、煮蚕豆角、炸蚕豆、熬饭等